这个修鞋师傅长得好像黄宏 老友鞋坏了穿过半座城找他补
2010-05-27 信息来源: 步云天地-环球国际商贸中心
![]() |
“我是修鞋的,不是卖钉子的。干哪行都要讲个道!”几年前,黄宏在和巩汉林合作的小品《鞋钉》中,扮演一位较真儿、敬业的修鞋师傅,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今,在成都市致民路十一巷,一个修鞋师傅也因酷似黄宏而出了名。
修鞋师傅叫陈兴,人如其名,昨日第一眼见他,就觉得他是个心胸开阔的人。一说一个笑的陈师傅,眼睛一眯,还真像《鞋钉》里的黄宏站在面前。
不找他修鞋和他谈天下大事
陈师傅爱笑,一笑起来,就是活脱脱的黄宏。
旁边的大爷说他看起来年轻,他说:“我孙儿都5个月了。”
每天早上六七点就起床,陈师傅要从滨江东路的家,骑着装满“家伙”的三轮摩托车到致民路摆摊。“我每天一定要看中央电视台的国际新闻,还有《新闻现场》。”陈师傅说:“平时天气好了,我这儿都要坐四五个大爷,大家一起摆龙门阵,谈论下国家大事。”
陈师傅的三轮摩车托里,每天都带着6只凳子,一张为修鞋的顾客坐,另外也是为他的“侃友”准备。
搬家到西门回南门找他修鞋
14岁开始学修鞋手艺,1989年从遂宁来成都,算起来,陈师傅已经干了30年的修鞋活了。“我的手工细,经我补过的鞋,耐穿些。”陈师傅说起工作,言语间透着自豪:“补鞋注重外观,不仅要补好,还要补漂亮。”
有一位老顾客,前几年搬到西门去住,还要专门赶车回来找陈师傅修鞋。虽然摆摊的位置有点偏,但是陈师傅说,回头客都找得到。
客人多了,遇见挑剔的,陈师傅也乐呵呵地对待。“几十年,只吵过一次架,有位顾客的鞋子本来有刮痕,但误会是我给弄上的。”陈师傅回忆说,“那是唯一一次跟客人争吵。”
修鞋子利润不大,“以前补鞋收几角钱,现在也就四五元。”
就这么辛辛苦苦地忙活,陈师傅也买了套60多平米的二手房,借的钱都已经慢慢还清了。
像我们这样的师傅以后会越来越少
到陈师傅这里修鞋的,并不完全是中老年人,有很大一部分顾客是与陈师傅的儿子一般大的年轻人。
可是,陈师傅从来没给儿子修过鞋,“儿子的鞋不容易穿烂。而且有些鞋没烂就甩了。”
陈师傅不太介意儿子的行为,他说,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
再过几年,来修鞋的人会越来越少,年轻人最多来换换鞋跟,更好的鞋,会送到鞋店去护理,陈师傅很清楚像他这样的手艺师傅,会渐渐减少。“这边的街道在拓宽,社区也要改造,我这个摊摊以后也没地方摆了,到时候就可以退休了。”陈师傅笑眯眯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