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都皮革总经理陈治林
2010-10-22 信息来源: 东莞鞋材网(东莞市鞋材行业协会)
自称草根商人的陈治林,有着温州人广为传颂的吃苦耐劳、真诚务实的共性,在哪里都能扎根发芽。就是他,数次在危机来临之前准确预测市场行情,也因此得以避开危险,抓住机遇,成为同行称道的鞋材行业预言家。
瞅准机遇,落户河田
90年代的温州,私营企业已是遍地开花,陈治林的家族中也有不少私营企业做得风风火火。可天生嗅觉敏锐的他,留心到当时广东外贸生意如火如荼,认定广东应该会有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于是在96年只身南下。
或许是温州人务实天性使然,他来到广东以后先接了不少订单,待到有了稳定的客户渠道后才决定建立自己的工厂。97年的厚街,河田大道两旁都种满了鱼尾槐,街边的皮革档口还少得可怜,陈治林把他的商贸窗口选定在这里。99年,属于他自己的工厂——天都皮革正式投产。
危机之中显身手
生意场上的变化比东莞天气的变化更加无常,陈治林却总能准确判断,转危为机。
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来临时,皮革行情一路急跌,最终直至2.2元/尺,降到了自父辈以来的最低谷。许多同行保守观望,苦苦支撑。当时市场上有个2.6元/尺的大单,因行情未见底,所以没人敢接,陈治林看准皮革行情将继续下跌,接下这个大单。并预测半年后将探底回升,并大量低价吃进皮革。果然在完成这个大单后的下半年,皮革市场价格大涨。
当初选择把工厂开到福建的时候,是看准了福建和浙江相差不远的气候条件,并有先见之明的在建厂之初就建起了排污处理系统。结果不久之后,大量跟进的皮革厂就因为排污处理不达标被关闭。
2007年,是一个皮革行情疯狂上涨的年头,上涨势头一直到08年上半年,最高峰时达到105元/张,市场的疯狂引起了市场参与者的疯狂。陈治林关注到当时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养猪,生猪出产量必将大增,而08年大量生猪集中在10月份出栏,因此在进入10月份后皮革价格必然大跌,结果果不其然。
如今在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下,皮革行业也是一地鸡毛。去年陈治林已经给自己的工厂确定快出货、少库存的策略,而现在,他又断言皮革市场价格已经探底。
效率才是生财之道
当初陈治林选择进入皮革行业,是认定了皮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入行以后,他又意识到,这是一个讲求效率的行业,于是建立自己的工厂,以更快更好的标准服务客户。
如今,陈治林已经拥有东莞、福建和温州的三家工厂,蛰伏在危机浪潮中待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