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分站切换

美中订阅号

实时获取圈内资源
免费订阅鞋业头条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新闻首页  >  会员动态   >  世界工厂的下一站代工鞋企的困境与转型

世界工厂的下一站代工鞋企的困境与转型

2010-12-16    信息来源: 东莞鞋材网(东莞市鞋材行业协会)

      让他一人一业资讯.jpg

          东莞曾以“世界工厂”自居,现在也为这一名号所困。特别是在此轮金融危机冲击下,东莞产业结
构和传统发展方式的内在弊端暴露无遗。昔日“世界工厂”正在摸索一条适合自身的转型之路。
暗潮汹涌: 世界工厂内的隐疾

            虽然时至今日,东莞仍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工厂”, 这里集中着大大小小的各类品牌:诺基亚、雀巢、耐克、阿迪达斯、三星、金霸王、徐福记……这些大名鼎鼎的世界品牌,都产自东莞这座功能强劲的“世界工厂”。但这一曾经给这座城市带来自豪感与成就感的名词如今是东莞极不情愿在公开场合提及的敏感词汇。人们都尝试在语汇中发掘新的词语来代替这一称谓,从而掩饰起这一形容背后的辛酸不堪。
在东莞市厚街镇的一些鞋厂里,许多世界知名的品牌都摆在样品展示的橱窗内。这些世界名牌在聚光灯下是风光无限,在商店的柜台里是价值不菲,但在这里,它们都是从普通工人的手中制作出来的,工人们并不知道,从他们手中走出的鞋在贴上一个印着LOGO的牌子后,价格会成几十倍的翻升,这就是东莞鞋企几十年来贴牌生产之路的一个缩影。
       谁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家普普通通的东莞工厂正在夜以继日地为声名显赫的国际大牌们代工生产。就连标榜“意大利生产”的世界名牌“PRADA”也被媒体曝光出自东莞市大岭山镇华侨工业城内的兴雄鞋厂。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依靠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与廉价劳动力优势,从“三来一补”起家,通过引进外资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出了一条工业化捷径。但在这座看似繁华的“世界工厂”里,一个个让人烦心的暗疾也在慢慢滋生。
以前,每双鞋不到十个点的利润就能让企业活得很滋润,数量稳定的海外大订单是东莞绝大多数制鞋企业维持稳定利润的最大保证。以东莞最大的制鞋代工企业华坚集团为例,2008年前,华坚出口的一双女鞋毛利润仅在0.7美元至1.1美元上下,但因为美国人一年可以消费七八双女鞋,欧洲人可以消费五六双,这就造就了数量稳定的海外大订单,东莞鞋企在单价上的牺牲通过基数的庞大得以弥补。当时,全球排名前五十位的国际知名鞋业品牌中,有十五个品牌的女鞋在华坚下辖的鞋厂制造。
       
             东莞的发展长期走的是一条依靠物质投入、外沿扩张、分散发展的粗放型增长道路。以土地利用为例,东莞的土地开发强度超过40%,超过了香港,单位GDP的耗电量也居全省前列。东莞长期集中于中间制造,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东莞企业群体的主力军都是外资加工企业,一旦其海外环境变化,就很有可能“卷铺盖走人”。
两年前爆发的国际金融海啸更像一根“导火索”,炸中了东莞外贸经济的“软肋”。国际高端鞋业品牌来东莞下订单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厂,大量中小规模的工厂主要为亚洲、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代工生产二三美元一双的橡胶或塑料鞋,利润率低得吓人。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中高价位的鞋品订单减少,尽管低价订单增多了,但客户的开价却更苛刻。这些订单接了,有可能让企业赔本做生意,不接又会让工人没事做。这让很多中小鞋企举步维艰。
          势随时移,随着几十年的发展,东莞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内在弊端暴露无遗。在加薪潮、人民币升值以及出口退税政策等因素的冲击下,东莞的代工企业走到生死边缘,“转型”俨然已成这座城市的唯一选择。
双管齐下: 企业转型+集体品牌

    突然.jpg

      对于习惯了两位数高速增长的东莞而言,个位数是不可理解的,负增长更是匪夷所思。2009年一季度,东莞的GDP增长率为负2.5%,去年全年的增长只有5.3%,远低于改革开放30年来东莞经济18%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在这些数字面前,东莞人快速完成了一次“头脑风暴”。
东莞目前拥有外商投资企业14697家。东莞首先通过狠抓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提升产品层次、增加科技含量,提升创新能力、突出品牌打造等。在此过程中,东莞市选取了1000家资金、技术密集型来料加工企业由“非法人企业”转为“法人企业”,并通过一系列手段帮助这些企业率先转型。
成立于1995年的东莞厚街很多鞋厂都是从事来料加工生产、赚取加工费的劳动密集型企业。2008年海外市场需求萎缩,一些企业有意开拓国内市场,但受企业性质所限,开展内销手续繁琐。在政府协助下,有的公司于2009年转为三资企业,并追加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开拓内销市场。2009年东莞市已有536家来料加工企业转为“三资”或民营企业,有988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海内外注册品牌2689个。东莞还出台各种政策鼓励企业将境外研发机构转入东莞,推动企业尽快由只制造的“代工”生产模式向享有知识产权的“贴牌”生产模式转变。
           “厚街鞋材”这个品牌早已享誉海内外,对于拥有众多特色产业强镇的东莞而言,发挥集体整合的力量是转型开拓内销市场过程中的一把利器。2009年,东莞市鞋材行业协会的成立,称得上是东莞鞋材产业中的一次集体提升,以东莞市鞋材行业协会为招牌,是一个体现区域特色的整体,单个公司可以沾上“厚街鞋材”这个在国内外具备相当知名度的产业集群品牌的光。借助集体品牌的力量,可以缓解企业内销时品牌知名度不高而产生的困难。
           从2010年初始,越来越多的外地政府、企业组团来东莞厚街考察鞋材市场,开展合作。6月3日,河南省周口市情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厚街镇举行,东莞市鞋材行业协会的领导和众多鞋企老板一同出席,通过了解周口市“制造鞋业基地、打造中部鞋都”所制定的发展战略,为今后东莞鞋材同周口市就鞋材产业开展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莞市正在通过多种手段推动企业转型、经营转型、市场转型,“世界工厂”的变身令人期待。

联系

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769-22803288

公众号

美中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