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鞋才能进公厕是哪门子规矩?
2011-02-21 信息来源: 步云天地-环球国际商贸中心
“进公厕要换拖鞋,真是稀奇!” 这座位于贵阳小河漓江路兴隆花园附近的公厕自从去年下半年升级改造后,公厕门口就摆放着几双塑料拖鞋,给上厕所的人穿。(2月19日《贵阳晚报》)
公厕是公共场所,从来都不需要换鞋的,没想到的是,这座公厕在“升级”之后,竟然要让如厕的人换鞋,当然,不是针对所有的如厕者,而是针对农民工,因为附近工地来上厕所的农民工鞋上常粘有泥,弄脏了厕所地面,增加了清扫的劳动量。
或许,这些农民工的鞋是有点脏,但管理人员却无权让其换鞋,即便是增加了清扫的劳动量也不行。毕竟一方面换鞋会更加不卫生,另一方面则是体现了对农民工的歧视。
说实在的,对农民工存在歧视的现象并不鲜见。据报道,沈阳一大学门口立了这么一块牌:“农民工禁入内, 违者罚款10元”;北京某公厕干脆禁止农民工入内如厕。
农民工的素质相比之下,是有点低,但这却不是农民工的错,更不能成为被歧视的理由,公共厕所,就是要向任何人开放的,任何管理人员都不得附加条件。即便是农民工的脚有点脏,也增加不了多少劳动量,况且,这本是管理人员应尽的职责,怎能强加于农民工身上?
当农民工离开城市的时候,市民就会发现生活处处不方便,这时候才想到农民工的好。在当下,越来越多的城市闹“用工荒”。诚然,其背后 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那些渴盼和父母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更是留住了父母外出的脚步和心思。但更多的恐怕是他们在城市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享受不到应有的尊重。想想,连上个厕所都竟然要被换鞋,还有多少尊严可言?或许这位公厕管理人员也是无心的,但打从心底里,是缺乏对农民工的尊重。可以说,这已经变成潜意识了,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改变,无论对谁都是极大的伤害。前不久,杭州图书馆不拒绝乞讨人员进入,曾经让人感动得一塌糊涂,可这本是乞讨人员应有的权利,只因在潜意识中将他们漠视了,如今只不过是还原其权利而已。对于农民工,同样需要还原其权利和尊严。
要换鞋才能进公厕,这不仅仅是涉嫌歧视,而是体现出太多的城市冷漠。这或许是“用工荒”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