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分站切换

美中订阅号

实时获取圈内资源
免费订阅鞋业头条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新闻首页  >  会员动态   >  "国人眼中的珠三角"引深思 珠三角品牌形象该如何打造

"国人眼中的珠三角"引深思 珠三角品牌形象该如何打造

2013-03-01    信息来源: 广州市白云区鞋业皮具商会

羊城晚报记者 王晓云 赖逸秀

2月22日,羊城晚报《珠三角新闻》隆重推出《国人眼中的珠三角》四个整版的巨幅调查,专门针对未到过珠三角但知道珠三角的群体,采集这些“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群体对珠三角的印象与观感。

报纸出街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对于其中的观点与看法,点头称是者有之,不以为然者也大有人在,甚至有人称珠三角被“妖魔化”了。

众说纷纭,彰显珠三角的复杂与奇妙;观点对立,恰恰证明珠三角在国人心目中就是“难以说清”的一块地方。珠三角眼下面临“形象塑造”这一难题。

在专家眼中,珠三角应该如何打造品牌形象?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又是什么?该如何应对?

品牌形象已不如从前

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大多数外地受访者对珠三角的概念比较模糊,不知道何谓“珠三角”,其中不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公务员、银行职员、律师、医生、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等。几乎没有人能准确说出珠三角地区所包括的9个城市名字,能列举出四五个已算难得,甚至有受访人将香港、湛江、厦门、汕头误认为是珠三角。

28日,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冯胜平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并不奇怪,从研究中心做过的调查来看,对珠三角概念的印象和了解,不仅外地人外省人概念模糊,连广东人自己也有近半是不清楚的。

“广东省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专家库”中的社会管理类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郑方辉说:“上世纪90年代以前,珠三角更多的是地缘上的概念。目前珠三角的地域范围要宽泛许多,包括9个地市。因为毗邻港澳,又率先改革开放,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郑方辉毫不讳言:“随着内外环境改变,主要是国家发展战略调整,长三角等地区后来居上,珠三角‘品牌’形象不如从前,这是正常现象。”

莫让外人期望变失望

在被调查者印象中,珠三角“治安乱生恐惧、吃野味受不了、污染重难幸福、讲白话有隔阂”等。基于这些“坏印象”,很多人“逃离”珠三角,选择奔赴长三角或留在家乡。

“无论如何,羊城晚报的报道给珠三角提了一个醒。”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珠三角是广东的缩影,传统上看,珠三角人以务实为主,低调、不张扬,不太擅长形象方面的打造,只做不说。外地人的印象有些是偏差有些是误解,之所以存在,和宣传不够也有关。

“来珠三角的每一个人都心怀期望,作为政府,如何满足他们的期望,必须在管理上做好,这是‘期望管理’的问题。”

林江说,政府做不好,人家自然心生失望,就离开,他们再把这种“负面”印象带给亲友,慢慢的,形象就不好了。

全民动员宣传珠三角

热议中,有网友建议:设立一个“珠三角管理局”统一处理珠三角的问题,是否可行?

“设立专门管理局不现实。”冯胜平认为,可以建立一种协调机制,比如9个市的宣传部长联席会议,让珠三角的宣传互动起来。

郑方辉却认为,不需要专门针对珠三角进行品牌宣传。“这些年,不少地方政府在主流媒体上推介当地,类似于一种品牌推广,主要目的一是招商引资,二是提升形象。然而,珠三角是跨地市的区域,谁来宣传,宣传什么,很难进行体制性协调。”

郑方辉进一步表示:“区内任何一个市、区或者镇街的形象,都是珠三角‘品牌’的一部分。当然,也无须成立珠三角管理局,不能用行政方式来推广一个跨地市的区域,或者说,这与现行体制相悖,更与市场经济规则相背离。”

林江则提出,珠三角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需要全民动员,每个生活在珠三角的人都有责任维护珠三角的形象。“珠三角‘不好’,对每个人都没什么好处。”

起步早有弊端须纠正

2011年8月,珠三角改革发展研究院成立,成为广东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智囊机构。

珠三角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丘海雄认为,珠三角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发挥早先发展形成的优势、克服早先发展带来的弊端”。

“珠三角发展早,有自己的优势——工业化步伐迈得快,制造业发达。但是,珠三角早年是靠自己摸索做的,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长三角起步晚,能参照珠三角的经验,规划更有序。”丘海雄说,目前,广东的国内经济第一大省地位已受到威胁,“我们要快速纠正早年发展带来的弊端”。

郑方辉说:“事实上,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是区域性问题,而是体制性问题,可以考虑重组珠三角地区的行政区,为区内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广东原先的‘珠三角——东西两翼——山区’的三极发展格局,已演变为‘珠三角——东北西’两极格局,中间断层了,生产要素不能自然衔接,这才是目前面临的问题。”

在冯胜平看来,珠三角最大的挑战是思想和观念问题。他提出,“无论是政府机关、各企事业单位还是家庭、个人,都要培养‘终身教育培训习惯’,只有秉承持续学习的精神,才能持续发展。”

网友眼中的珠三角

反响追踪

羊城晚报讯记者赖丽思报道:“国人眼中的珠三角”大型调查报道出炉后,经各大微博以及论坛转发,引发众多网友热议“自己眼中的珠三角”:

话印象:冬天也开花

@徐王月:珠三角都是花很多的城市,街道还比较干净,吃的也不错,还记得紫荆花飘落一地的美景,在12月的冬季也只有广州等地才有此景。

话饮食:早茶不重样

@闹闹n昭昭:在珠三角待过两天,那里的人不是正在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早饭和早茶可以一直吃到中午,最关键的是,就这样吃,人却都很瘦。

话粤语:应保留特色

@Jenny-Yu:在说到央视采访广东人都用粤语说的这个问题上,个人觉得无妨,粤语本就是我们的母语。而且随着普通话的普及,现在广东很多年轻一代的普通话已经说得相当了得了,每个地方都应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呀。

话文明:不只是沾光

@阙道华:珠三角文明程度远高于外人想象,它的发展是有内在文明逻辑的,不是以前很多人理解的只是沾改革开放政策的光。

话经济:先富带后富

@LAUKAM_刘锦:现在不仅珠三角富裕了,长三角也发展起来了,甚至一些内陆城市也在发展初期了。对于以后珠三角的发展,我觉得经济发展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话生存:赚大钱太难

@重口味豪哥Excalibur:看了羊城晚报关于珠三角的专题报道,我真觉得在珠三角生存难,赚大钱更难,房价越来越靠近广深,让我这等平民情何以堪?近万月薪成为有些人来珠三角工作的必要条件,否则不如到长三角。(来源:羊城晚报)

 

联系

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769-22803288

公众号

美中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