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分站切换

美中订阅号

实时获取圈内资源
免费订阅鞋业头条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新闻首页  >  会员动态   >  温州的铅山“鞋佬”

温州的铅山“鞋佬”

2008-01-15    信息来源: 步云天地-环球国际商贸中心

    初冬的一天,记者来到温州市新桥街道新时代鞋底装饰厂,只见老板吴先福正忙着把十几大箱的鞋底装上车准备送货。接单、生产、送货,这样的工作程序吴先福每天都有。

    上世纪90年代初,铅山许多农民开始走出大山到温州打工,他们亲帮亲,邻帮邻,有相当一部分聚集到了制鞋企业,从事鞋相关产业的加工,学到了技术,也积累了一些办厂和销售的经验。2000年前后,部分铅山人看到了鞋业加工的利润,开始尝试投资租厂房办加工厂。陈世友是在温州较早办厂创业的铅山农民之一,2003年,他与两个同伴合伙办厂,投资10万元上了一条鞋底装饰生产线,第一年获纯利8万多元,第二年就赚了25万元。2005年企业生产线增加到了3条,实力厚了,年底3人分开单干,一家厂嬗变成3家。2006年,3家企业已发展至9条生产线,其中陈世友的企业拥有4条,去年赚了30万元。

    在陈世友看来,“铅山鞋厂”家家都能很快立足并且盈利,得利于铅山人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像温州人一样,铅山“鞋佬”创业起步时不搞单打独斗,一般是两三个老乡一人出几万元合伙建厂,然后一起跑订单,管生产,共同把企业做大。等业务量稳定、收入增加后,再各自谋划新的发展。正是通过这样的“细胞裂变”方式,短短几年,铅山人在温州创办的鞋底加工企业发展到80多家,其中鞋底上线流程数量占了整个温州鞋业流程总量的80%,鞋底包边装饰占了总业务量的约70%。铅山人创办的企业年加工鞋底高达7000万双,销售收入过亿元。如今,在温州鞋行业的铅山人由当初的10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5000多人。

    随着市场的发展,由于斗底、上线等工艺简单,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近两年,铅山“鞋佬”们越来越感觉到了竞争的压力,他们开始谋划转行,由鞋底装饰逐步转向鞋底生产。吴先福去年追加100多万元,办起了一家鞋底生产厂。而另一个铅山人王龙珊在2005年即与3个同乡共同投资50万元办起了99鞋材厂,当年实现产值260万元。“生产型企业肯定更有前途。”即使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和压力,王龙珊仍然认为自己的选择没错。据了解,目前,铅山人在温州创办的80余家鞋底加工企业中,已经有10多家企业转向了鞋底生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他们在中国鞋业之都和温州人同台演唱创业发展大戏,尽显赣人风采。

联系

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769-22803288

公众号

美中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