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歌丨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中秋节的习俗和来历
2019-09-10 信息来源: 东莞市欧歌鞋业有限公司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
那么你知道
张家港人过中秋节
有哪些习俗吗?
吃月饼
中秋节前几日,各家相送月饼,城里送乡下,子女送父母,女婿送岳父母,也有长辈送小辈的。人们吃月饼是为祈望合家团圆幸福美好。若子女不回家,也要寄赠月饼回到家里,谓见物如见人。月饼之圆以中秋月圆而俗成,于是人以中秋之日团圆为最佳,故中秋节也俗称团圆节,一家人围坐吃月饼,其乐融融。
望月怀远
——唐代丨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斋月
当明月初升的时候,人们会在自家庭院内摆放八仙台,以纸糊为斗,高二尺许,也有用香做成斗,香插其中,名为烧香斗。一般用香炉、烛台点香烛,插三角形小旗,摆上瓜果月饼、瓜子、花生等对月参拜。
未婚嫁的男女手持三支香,对月参拜以求美满婚姻,已婚男女祈求早生贵子,一家之主则祈求农耕丰收或生意兴隆。
中秋月
——宋代丨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赏月
斋月结束便开始赏月。人们在庭院里、家门口做完斋月后,撤下香炉、香斗,一家人围坐在八仙台边,吃着瓜果,聊着家常,望着月亮和笼罩在银色月光下的家园,享受温暖的天伦之乐与美好的自然情趣。
月夜
——唐代丨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走三桥
赏月、斋月等习俗还在民间延续着,而“走三桥”的习俗却只存在于文稿记载或老者的记忆里了。
所谓“走三桥”,就是从跨出家门到回家只能经过三座桥,不能重复。这是一项女孩子的游戏,姐妹们三五成群地比智慧、比谁最熟悉地形,选择的路最近,最早到家。由于八月半“走三桥”时月色皎洁,也有一些地区称“走三桥”为“走月亮”。
子夜吴歌·秋歌
——唐代丨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观湖桥月
以前,在凤凰一带还有观湖桥月的习俗。男子摇着木船,去十里外的湖桥观看中秋月夜之湖桥三绝。此时,桥洞是圆形的,明月刚好在桥洞下映照,水里月、天上月、桥洞月形成三绝,是为一景。
十五夜望月
——唐代丨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占气候
张家港有农谚:“八月中秋云遮月,来年元宵雨打灯。”即八月半那天晴而多云,月被遮掩,那么明年的元宵节就会下雨,灯会就看不成了。还有农谚说的是“要知来年田稻熟,须看今年八月十五六。”如果这天是晴天,则明年就夏熟秋熟一定会大丰收。
中秋月
——宋代丨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玉蟾清冷桂花孤。
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告知删!
文章仅作公益分享,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热线电话:
400-0607-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