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这家鞋企厉害了!一条生产线,生产上百双鞋,真正实现了个性化自由定制!
2020-12-09 信息来源: 美中鞋业网
惠东县吉隆镇速造鞋业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造升级,实现鞋子定制。在这个车间里,一条生产线,生产上百双鞋,不同款式、颜色,不同的收货地址,都能在48小时内发货。从顾客订货到采购、发货,售后,每个环节都一目了然,管理人员都可以随时远程查看和管理工厂。

今年9月,阿里巴巴旗下的“新制造”模式“犀牛工厂”在杭州亮相,将互联网消费和制造有机融合,通过销售预测和柔性制造实现“定制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速造鞋业总经理邱明认为,想要在时尚快捷、个性化需求强的鞋业实现个性化定制,数字化中台是关键。数字化中台集制造执行系统(MES)、办公自动化系统(OA)、ERP系统于一体,做到人、机、物、事、钱、信息的全链路实时互通,从而对原材料采购、生产调度、制造流程、人员、设备、质量管理、产品溯源等环节实现生产数据实时采集与监控,并在此基础上打通采购与生产、生产内部、生产与销售、销售与仓储信息交互渠道,大幅降低管理成本。
通过数字化中台,企业顺应了“订单碎片化”的新常态,利用数字化管理,有效解决当前市场需求,实现了全平台的开放,小单的起订、快速反应、柔性化生产。
小单起订通俗来讲就是指无论是多小订单,哪怕小到只有一件产品,工厂也可以接单制造。工厂同时兼顾M2B和M2C模式,将系统中的产品分配标码,这个标码是唯一的,可以对生产时效进行有效管理,还可以追溯产品的源头。
而快速反应是指从接到订单开始,数字中台系统智能的调配产能,利用数据统筹安排生产流程,简化接单流程的同时又降低了各生产部门间沟通成本,真正的做到了生产的快速高效。

塑造鞋业旗下的“格希欧”淘宝旗舰店,从淘宝店铺首页不难发现,他们是针对女鞋个性化定制服务,“女鞋私人订制”、“专属你的大码女鞋”等宣传标语,都体现了企业正在大力推崇定制化。邱明表示,在鞋行业,女鞋能做到46码的少之又少,这就是定制化的优势和魅力所在。
邱明认为,定制化最明显的作用是提升了客户粘性。在他们网店定制化的客户,品牌忠诚度一般较高,回头率也相对提升,这是其他品牌难以实现的。
同时,由于数字化中台的存在,使得生产销售、物流仓库、上下游供应链等数据将会沉淀在企业,并作为大数据使用。数字化中台通过算法对基础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并自动得出结论,这将为企业生产销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进一步为企业发展赋能。
其实速造鞋业生产车间并没有像其他高大上的智能工厂一样,这里没有全自动化硬件设备和智能化的生产车间,但是他却能做到一条生产线同时生产上百种鞋、满足不同的尺码,根据不同的发货地址在48小时交付,下了产线即发往世界各地时,你就会惊讶于它的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处理订单的交付能力。这里也没有大量一线管理人员,老板远程就可随时查看和管理工厂,省去了人员的频繁无效沟通,也节省了管理成本。
通过数字化赋能,速造鞋业不断降本增效,从一家传统的制鞋工厂,转型成为一家科技驱动的个性化定制工厂。

个性化定制其实用通俗的话来说,叫“散单”。与个性化定制相对应的是批量化生产,如今更多的企业更愿意做批量化生产“大单”。因为一款鞋生产几万乃至几十万双,可以使企业研发模具、原材料等各种生产成本大大幅降低,资金周转快,利润更可观,也没所谓的那么多“手尾”。
但是邱明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未来鞋业快消费市场的发展方向是市场订单碎片化,线上销售端向小库存或零库存方向发展,倒逼制造业转型柔性化生产,柔性化生产催生智能化管理系统,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是未来的趋势。
事实上,一双鞋的个性化定制大家其实都做得来,关键就在于管不来。邱明说:“通过数字化中台,管理着大概4万个SKU、400多款产品,普通的鞋企一般也就一二十款产品”。
不仅如此,鞋行业这一传统行业信息化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也导致鞋企做个性化定制意愿不强。
邱明坦白地讲,在2015年的时候,速造鞋业就已经开始研发数字化中台,生产线改进优化了无数遍,最后也获得了软件著作权。这些年投入了将近3000万元左右,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做好了前几年亏损的准备。
此外,做个性化定制,实现企业信息化转型升级,专业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需要既懂互联网信息化,又对鞋行业本身有一定理解且熟悉企业管理的人,所以很多鞋企对信息化转型和实现定制化生产只能观看,心有余而力不足。

惠州市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刘宏伟表示,速造鞋业沉淀了5年,依靠自身奋斗打造的专供小型鞋行业应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虽然现阶段仅是个雏形,但契合了鞋行业定制化、个性化以及碎片化订单不断增多的市场需求。
这个鞋业平台不仅使交易在线化,更使制造在线化。刘宏伟认为,在线化是信息传递和交互高效、廉价的好方式,当制造实体(生产工厂)实现在线化后,再辅以京东、淘宝等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以抖音、直播等渠道卖货,实现产、供、销、需的融合。
在这条价值链上,工厂可以办成社会化的共享工厂,与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需求方构成一个立体的生态系统。随着个性化市场需求扩大,鞋业互联网平台将是产业互联网应用平台的新方式和新起点,所有融入这类平台的工厂都将成为线上工厂,实现有目的销售、有目的制造、有目的供应的生态链多赢机制。
邱明认为,定制化的未来充满信心,依靠科技能赚长期的钱。眼下,他正在进行融资,计划在惠东打造鞋业定制化生产的“共享工厂”。以“共享设计开发、共享制造、共享仓储、共享员工、共享供应链”为理念,打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经济形态。
邱明说:“虽然现在个性化定制产品只占公司全部产品的10%左右,但未来,将预计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而随着5G商用,万物互联一定会从愿景变为现实。
“共享工厂”在未来将会以数字化中台为核心,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等生产环节所产生的数据有机串联,依托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传统鞋业的定制化、数字化转型升级,迈向智能制造。

站在新起点上,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加速制造业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由此,中国制造必将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