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分站切换

美中订阅号

实时获取圈内资源
免费订阅鞋业头条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新闻首页  >  会员动态   >  东莞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内销收三大功效

东莞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内销收三大功效

2008-02-19    信息来源: 步云天地-环球国际商贸中心

  靠“三来一补”拉动经济腾飞的广东省东莞市,近年来积极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内销,收到了平衡贸易、增加财税收入、加工贸易企业本土化的良效。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或引发企业“外迁危机”

东莞有超过1.5万家加工贸易企业。加工贸易对东莞的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东莞市经贸局副局长罗斌表示,加工贸易产值占东莞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东莞的经济总量,也关系到与其密切相关的酒店、会展、物流等第三产业的生存。
但连续的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以及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攀升等因素对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据东莞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调查,政策调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将导致东莞的外资企业增加40亿美元的成本,超过3700家企业受影响,其中,服装、鞋类、家具、塑胶行业受影响最大;另一方面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需实行银行保证金由“空转”变为“实转”,东莞超过7000家港资企业因此需准备60亿美元交纳保证金,因而将大大增加资金运营成本。
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江凌说,加工贸易企业“两头(原材料和市场)在外”,是成本导向的“游牧型经济”,以追逐低廉的生产成本为特点。当各种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攀升、一系列政策调整直接针对加工贸易方式时,珠三角的比较优势正逐渐丧失,很有可能出现加工贸易企业外迁而造成产业“空心化”。
东莞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港资企业得利钟表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伟浩说,基于对政策变动的担心,不少港台企业把目光投向政策相对稳定的一些东南亚国家。如在越南对外资企业就有“十免五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全套搬用了我国对加工贸易的各项鼓励政策,投资环境有很大吸引力。

——推动加工贸易发展内销收三大功效

为了未雨绸缪应对“外迁危机”,东莞从2003年开始积极创造条件,尝试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内销。江凌认为,目前加工贸易主要是为国际知名品牌贴牌生产,由于国际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力很强,因此加工贸易企业很难创造自主品牌;但目前国内市场上基本不存在具有行业垄断能力的品牌,甚至存在品牌的空白,因此加工贸易企业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能够较为容易地创立国内品牌,将来还有机会走向国际市场。很多加工贸易企业也发现,与低廉的生产成本相比,巨大的国内市场更具有吸引力。
东莞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内销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一般贸易方式将用进口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征税后转内销;二是加工贸易保税料件补税后转内销;三是加工贸易企业从国内购买原材料生产加工后在国内销售。东莞充分利用“加工贸易保税料件因故内销”的政策,同时申请将本属于省级经贸部门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内销审批权下放到东莞经贸部门,使过去要3-4天才能办好的内销审批手续,目前在东莞仅需一天就能办完,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同时还组织召开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的协调会议,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困难。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2005年东莞发出内销批准证1700份,2006年则增长到2061份。
经过4年多的发展,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是有效地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财税收入。在加工贸易中,我国只能获得少量的加工费,而加工贸易转内销后,则可以获得大量的关税和增值税。据东莞市经贸局统计,2006年东莞外资企业内销征税85.9亿元,其中增值税入库51.7亿元,占全市增值税一般入库收入的41.20%。2007年1-4月,外资企业内销征税累计36.7亿元,其中增值税入库41.30%,占全市增值税一般入库收入的41.30%。
其次,加工贸易转内销大大改变了贸易不平衡现象。加工贸易是巨额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转内销后则让这一现象大大改观。2004年,东莞的贸易顺差为58.7亿美元,占全国的18.35%、全省的22.58%。而到了2005年,顺差总额虽增长到74.9亿美元,但占全国和全省的比例分别下降到7.34%和15.49%;2006年下降到5.93%和13.73%;2007年1-4月份下降到4.96%和12.08%。
第三,加工贸易企业内销还促使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将研发、销售甚至总部设在东莞,实现了加工贸易企业本土化。江凌说,加工贸易企业的内销扩大后,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研发和销售团队,进而把原来“两头在外”的生产中心转化成面向国内市场的研发中心。
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由台湾徐福记国际集团设立,原是专作外销的加工贸易企业。由于看到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该公司从1999年开始扩大内销,销售网点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目前已拥有52家销售分公司,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该公司把技术研发中心设在东莞,每年提取盈余的5%作为研发经费,聘请国际知名专家和团队常驻,并与国内专业院校合作,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公司成立10年来,不断扩大投资和生产,投资总额已由初期的1.5亿港元增加到6亿港元。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徐福记”糖果2000年-2005年连续荣列全国同类产品销量第一名。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来是一家专做加工贸易的中外合资企业,近年来依托巨大的国内市场发展内销,专门针对国内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被评为国家级技术中心。目前该公司自主开发的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总额的97%,其中“SL”牌覆铜板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进口。该公司已成为国内覆铜板行业的龙头企业,跻身中国信息电子百强企业。

——加工贸易内销深入推进尚需破除政策障碍

  广东是加工贸易大省,截至2006年底,全省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超过7万家,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461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5.7%,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41.6%。因此扩大加工贸易内销对于平衡贸易、减少贸易顺差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商务部也在年初出台了下放加工贸易内销审批权限的相关政策。
江凌说,从东莞的经验来看,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内销,有利于促进其转型升级和平衡贸易,符合目前国家的政策调整目标。目前限制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可能不仅不能减少顺差,还可能造成珠三角产业“空心化”,而加工贸易企业也不一定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而是转向东南亚国家。因此,不如从国家政策层面上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内销,或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亟需理顺在政策和操作层面都存在的不利于加工贸易发展的障碍:
首先,按照现行政策,加工贸易企业完全转内销的话,进口的设备必须补税;如其产品转内销,进口料件需要分别补税,其税率比直接进口成品还要高。这些政策都不利于调动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的积极性。
其次,海关操作层面上也有困难。一方面海关难以判断进口料件哪些用于外销、哪些用于内销,在征税上有难度;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的海关由于认识上的问题,对加工贸易内销不给予积极配合。第三,加工贸易企业希望料件能够通过保税的方式进口,在3个月的生产期内享受不缴税的优惠,先交一定的保证金,到内销时再缴税,这样可以提高加工贸易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联系

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769-22803288

公众号

美中官方公众号